概觀
倫敦轟炸(英語:The Blitz)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英國首都倫敦實施的戰略轟炸。德國對英國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間,轟炸範圍遍及英國的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,但以倫敦受創最為嚴重。
這場轟炸被稱為「倫敦大轟炸」(The Blitz),德軍幾乎傾盡全力轟炸倫敦,光24個晚上就丟下5,300噸炸藥,導致倫敦10萬棟房屋遭毀,超過4萬人死亡。
瓦利(Dame Joan Varley)回憶1940年9月7日晚上,她正在英國倫敦南部的父母家,突然天上落下三枚炸彈,四周瞬間寂靜,
在倫敦大轟炸期間,德軍為了快速破壞英國軍工、製造業發展,特別集中火力在東倫敦的碼頭工業區,而這些地區居民多是貧民或中下階層家庭。 在遭受大轟炸前,早已因為相較落後的發展與高失業率,成為被政府忽視的一群人。
- 二戰中幾乎橫掃歐洲的德國戰機,為什麼在倫敦大轟炸的時候遭遇
- 歷史上的今天》9月7日──「保持冷靜,繼續前進」倫敦陷入納粹
- 故事》被火紋身的城市:倫敦的百年火災史
- 敵機襲來的絕對防禦:炸開坑道、鑿出地窖,二戰時期英國「國寶
- 二戰傷太深 倫敦大笨鐘修復費用暴增七億
眾所矚目的洋基紅襪倫敦賽,今(30)日開打,來到外野較短的臨時改建球場,兩隊砲火沒在客氣,一共擊出6發全壘打,合計37支安打、拿下30分,雙方
挺過「倫敦大轟炸」,渡鴉在英國被視為神聖的鳥類 當時倫敦遭遇德軍十多次砲砲彈攻擊、三次飛彈襲擊和數不清的火災,倫敦陷入一片火海,彷彿人間煉獄,並有將近三萬個平民喪生、五萬多人身受重傷,歷史被稱為「倫敦大轟炸」事件。 Photos:news.163
倫敦大轟炸後的慘狀。(維基百科/public domain) 然而希特勒無法在短時間內拿下英國,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,又無法取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
倫敦大轟炸後的慘狀。(維基百科/public domain) 9月8日 首位出櫃美國大兵登上《時代》封面 爭取軍中同志人權 我想要你們看著那面旗幟,屬於我們
綜合報導 七十年前的今天,納粹德國開始展開對倫敦的大轟炸企圖迫使英國屈服投降,這段被英國人稱為「閃電戰」的二戰過往被人用攝影機記錄
戰役中,德國空軍沒有堅持轟炸英國的工業基地和港口,導致皇家空軍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得補充,而轟炸倫敦等大城市,雖然造成人員傷亡,城市到處是廢墟,但對英國的戰爭能力幾乎沒造成有效的
倫敦大轟炸後的慘狀。(維基百科/public domain) 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間納粹德國(德意志第三帝國)對倫敦實施戰略轟炸,集中攻擊英國各大
這次的大火來自二戰時德軍的空襲,歷史上稱作「倫敦大轟炸 (The Blitz)」。 1940 年12 月29日,當所有倫敦人還在享受愉悅的聖誕假期時,德軍的空襲使倫敦陷入火海,這次大火肆虐的區域從東北方的伊斯林頓區(Islington)一路延伸到東邊的聖保羅大教堂(St. Paul Cathedral)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,在 1940 年敦刻爾克(Dunkirk)大撤退後,歐洲淪陷,納粹的轟炸機時常飛越英吉利海峽轟炸倫敦。英國政府和博物館們開始啟動保護倫敦地區「國家重要藏品」的行動。當時的首相丘吉爾(Winston Churchill)說:「把它們(國寶)藏在洞穴和地窖裡,不能讓任何一幅作品離開這座島。
英國倫敦的地標,國會大廈的大笨鐘(Big Ben),已經有177年歷史。二戰期間遭到德軍轟炸,造成建築結構的損傷,三年前英國政府就搭起鷹架,開始修復整座鐘塔,包含那座聞名全世界的12噸大時鐘。本周四專家鑑定報告指出,損傷程度大幅超出原先的想像,要完成修復建物的總花費,比先前的估